• 网站首页
  • 肝病专题
  • 白发治疗
  • 肝病原因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» 肝病专题 » 肝胆的病理 » 胰瘘
    胰瘘
    • 作者:未知 更新时间:2010-11-21 11:19:54 来源:药品分类网 【字号: 】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

    概述
      胰腺管破裂后,胰液由非生理途径外流者称为胰瘘。向体外流出者称为胰外瘘,向消化道流入者称为胰内瘘。胰外瘘(通称胰瘘)是胰腺外科的严重并发症。随着急*坏死*胰腺炎、胰腺外伤和胰腺外科手术的增多,胰瘘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多。胰瘘的处理较为困难,如处理不当,易引起出血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死亡。

    病因:
      (一)外伤 是胰瘘最常见的原因,其发生率约为14.4~37.2%。这主要是由于:
          ①胰腺受损后,尤其是钝*损伤所造成的胰腺挫伤、裂伤或挤压伤,胰腺组织实际损伤的范围往往较肉眼所见的为大。因此在作胰腺清创或修补时,如忽略这一个因素,残留的受损胰腺组织在术后可继续坏死,一旦累及胰管,则发生胰瘘;
          ②手术时虽将所见到的受损胰管予以结扎,术后如继发感染,仍易发生胰瘘;
          ③损伤到大胰管或主胰管,如果胰管为正常大小,作胰管吻合,较难获得成功,易发生胰瘘,如直接作外引流,术后也可能发生胰瘘。
      (二)急*坏死*胰腺炎坏死的胰腺组织经过手术切除或自行脱落后胰管外露,或胰体尾切除后,因组织炎症,感染不愈,使胰腺分泌持续由引流口流出,造成胰瘘。
      (三)胰腺手术 各种类型的胰腺手术,均有可能损伤胰管,形成胰瘘。

    诊断说明:
      (一)外伤 是胰瘘最常见的原因,其发生率约为14.4~37.2%。
      (二)急*坏死*胰腺炎 坏死的胰腺组织经过手术切除或自行脱落后胰管外露,或胰体尾切除后,因组织炎症,感染不愈,使胰腺分泌持续由引流口流出,造成胰瘘。
      (三)胰腺手术 各种类型的胰腺手术,均有可能损伤胰管,形成胰瘘。

    治疗说明:
      (一)支持疗法 对合并有水、电解质严重紊乱的胰瘘患者,应予积极纠正。
      (二)充分引流 充分引流和保持引流通畅是治疗胰瘘的最重要原则,也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。
      (三)手术治疗 虽然大多数胰瘘经非手术治疗后可自愈,但尚有约10%的胰瘘需要手术治疗。
      (四)其他方法
          ①抑制胰腺外分泌,乙酰胆硷能阻滞剂(阿托平、溴苯辛等),碳酸酐酶抑制剂(乙酰唑胺)以及胰高糖素等可减少胰液分泌,为胰瘘的自行愈合创造条件。
          ②放射治疗;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胰腺,使胰组织受到放射*损伤从而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,而对其内分泌功能则无明显影响。这种损伤是可逆的。
          ③用高分子粘合剂直接注射在瘘管内,封堵瘘管。
          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、全胃肠道外营养,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,防止出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。

    并发症:
      胰瘘如未得到及时和合理的处理,可发生各种并发症。常见的并发症有:
      (一)腹腔脓肿 由于引流不畅,胰液蓄积在腹腔内,消化其周围组织,造成局部坏死和继发感染,而坏死组织的存在更加重了引流不畅。
      (二)腹腔内出血 由于胰腺本身或周围血管被腐蚀破裂所致。
      (三)肠瘘 腹腔内严重感染,加上胰液的腐蚀作用,形成肠瘘,是严重的并发症。
      (四)胰腺假*囊肿形成 如胰腺引流管过早拔除,致外口先于瘘管闭合,使胰液积聚在小网膜腔,逐被邻近的器官包围,而形成假*囊肿。
      (五)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胰液内含钾、钠、氯等离子,与血浆内浓度相仿。
      (六)皮肤糜烂 胰液呈碱*,又有消化作用,胰瘘周围皮肤被胰液长期浸渍后,可发生糜烂。

    预防:
      胰瘘的治疗除能在一定时期内自行愈合外,尚无理想的方法。病期较长,有一定的死亡率,故预防胰瘘的发生尤显重要。
      (一)在处理胰腺外伤时,应正确判断胰腺损伤的范围,彻底切除无生机的组织,不能缝合的不必勉强缝合。见到胰管破口应予结扎。必要时经十二指肠内注入稀盐酸,可刺激胰液分泌,找到破口,予以妥善缝孔。
      (二)处理胰腺创面或残留胰腺时,组织缝扎不宜过紧过密,以免缝合远端的组织发生坏死、脱落后形成胰瘘。通常将残端切成V形,然后以褥式缝合,使两侧胰组织对合。
      (三)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处理残留胰腺的方法。方式很多,常用的为胰腺残端套入空肠断端,作胰腺残端和空肠吻合。一般的胰瘘发生率较低,故较为常用。也有主张在胰管内放置一细引流管,经吻合口由空肠穿出引至体外。术后在一段时间内将胰液大部分引流到体外,即使有胰瘘发生,亦较易自愈。
      (四)作胰腺楔形切除活检时有损伤大胰管的可能,故不能切得太深。粗针穿刺也易损伤胰管,而细针穿刺较为安全。
      (五)放置合适的和有效的引流。
      (六)防止感染。

     


    本文来自 http://www.goodood.cn/
    本文来自药品信息网 http://www.goodood.cn/
    【免责声明:本站所发表的文章,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,内容仅供参阅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如有不符合事实,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,请及时告知,本站立即删除。谢谢监督。】
  •   
  • 图片资讯